Facebook LINE

羅漢果潤喉又爽聲!羅漢果功效、食用方式與營養組成

羅漢果潤喉又爽聲!羅漢果功效、食用方式與營養組成

每當季節變換或長時間說話時,許多人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潤喉好物,「羅漢果」就是頗受喜愛的選項之一。

羅漢果萃取物有著天然的甜味、也幾乎不增加熱量,因此廣泛應用於飲品、烘焙及甜點中,不僅提升風味,也為減糖飲食提供更多選擇!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羅漢果有什麼功效、營養價值,以及食用方式吧。

羅漢果是什麼?

羅漢果(學名 Siraitia grosvenorii,又稱 monk fruit、luo han guo)屬於葫蘆科羅漢果屬植物,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果實。原產於中國南部與泰國北部,因生長條件特殊、種子存活率低,主要栽培區集中在中國廣西、廣東、湖南與江西,其中廣西的產量占比最高。

新鮮的羅漢果多呈卵形、橢圓形或球形,外皮初為綠色,成熟後轉為黃綠或棕綠色,表面帶有細絨毛。成熟的羅漢果經乾燥後可作為日常沖泡飲品,帶有自然甘甜與清香,適合用於清涼解渴、潤喉生津。

羅漢果在中國被列為藥食同源的植物,除了傳統泡水使用,現代也常將其萃取物作為天然甜味來源添加於飲品、烘焙、糖果與餅乾中。羅漢果的甜味主要來自羅漢果苷(mogrosides),甜度約為蔗糖的 150–250 倍,且幾乎不增加熱量,適合追求減糖生活的人作為調味選擇(1)(2)

 

羅漢果的營養組成

目前已從羅漢果中分離並鑑定出超過 100 種化合物,包括三萜類化合物、黃酮類化合物、多醣、胺基酸、揮發性物質、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等(2)

其中,醣類是羅漢果最主要的成分,含量約為 25–38%,部分以單醣形式存在,部分則以多醣結構組成。羅漢果所含的多醣被稱為羅漢果多醣,不同結構的多醣在食品科學上具有不同的應用價值。

最受關注的活性成分是羅漢果苷,雖僅占新鮮果肉約 1%,但甜度可達蔗糖的 150–250 倍。羅漢果苷的種類與果實成熟時間有關,例如授粉後前 30 天主要為羅漢果苷 IIE,70 天後才會出現羅漢果苷 V 並達到最高量(2)

羅漢果苷在人體小不被吸收,因此幾乎不增加熱量。攝取後會進入後段消化道,由腸道菌群代謝成短鏈脂肪酸(如乙酸、丙酸、丁酸等),在食品科學與營養研究中,這些代謝物被認為與維持消化道機能及調整體質相關(2)(4)

小腸無法吸收羅漢果苷,所以並不會產生熱量,而攝取後的羅漢果苷直接進入大腸,並被腸道細菌降解成其它代謝產物,如:乙酸(acetate)、丙酸(propionate)和丁酸(butyrate)..等短鏈脂肪酸,而發揮抗氧化、調節發炎、維持腸道完整性並抑制有害菌生長..等多項生理活性。

 

羅漢果功效

功效一、潤喉爽聲

羅漢果沖泡飲品清香甘甜,適合長時間用聲或季節變化時飲用,帶來清涼解渴與潤喉生津的感受,日常飲用能幫助保持舒適狀態(3)(5)

功效二、幫助餐食平衡穩定

羅漢果苷甜度高,用量少且幾乎不增加熱量,適合替代部分餐食中的精緻糖來源,有助於維持餐食中糖分的平衡與穩定,幫助日常飲食管理與健康生活型態(2)(6)

功效三、維持消化道健康

羅漢果苷進入腸道後,會與消化菌群作用並產生短鏈脂肪酸,在營養研究中被認為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與調整體質,適合日常保養使用(2)(4)

  

羅漢果適合哪些人吃?

  1. 有減糖或控糖需求者

    羅漢果苷甜度高,用量少且幾乎不增加熱量,適合作為飲品、甜點或餐食中的天然甜味來源,幫助餐食糖分保持平衡與穩定,適合希望減少精緻糖攝取的人群。

  2. 需長時間說話族群的日常保養

    授課者、(電話)客服、廣播員、歌手或長時間使用聲音的工作者,可在日常保養中選擇羅漢果沖泡飲品,潤喉爽聲並帶來清涼解渴的感受。

  3. 想幫助消化健康的族群

    羅漢果苷在能在消化道與菌群作用,營養研究中指出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與調整體質,幫助維持順暢與舒適感。

 

羅漢果怎麼吃?吃多少?

羅漢果可用於泡水、煲湯或搭配其他食材烹調,帶來天然甘甜與清香。羅漢果苷萃取物則能應用於飲品、甜點或烘焙料理中,為減糖飲食提供更多風味選擇。

目前各國尚未針對羅漢果訂出每日攝取量,可參考臺灣中藥典對乾果的建議,每日約 9–15 克,並依個人需求調整。日常攝取時應注意多樣化飲食,保持營養均衡。

 

羅漢果安全嗎? 

2010年美國FDA率先批准羅漢果萃取物GRAS認證,代表它可於食品中添加食用上安全無虞。

日本同樣將羅漢果列入「現有食品添加物列表」,且不受限制的使用。不過,歐洲食品安全局( EFSA)暫時仍對羅漢果萃取物的使用安全性進行評估(7)。而台灣衛福部於2020年將羅漢果苷增列為合法使用的甜味劑(8)

  1. Huang, Huaxue, et al. "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(Swingle) C. Jeffrey: chemical composition, pharmacology, toxicology, status of resources development, and applications."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5 (2024): 1388747.
  2. Wu, Juanjiang, et al. "A review of the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fruit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(Swingle):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food." Molecules 27.19 (2022): 6618.
  3. https://dep.mohw.gov.tw/DOCMAP/cp-759-63293-108.html
  4. Gong, X., et al. "The fruits of Siraitia grosvenorii: a review of a chinese food-medicine. Front Pharmacol 10: 1400." 2019,
  5. Kaim, Urszula, and Karolina Labus. "Monk Fruit Extract and Sustainable Health: A PRISMA-Guided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." Nutrients 17.9 (2025): 1433.
  6. Rios-Ortega, M. D., et al. "Monk fruit is a safe, natural, non-caloric sweetener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." Int J Nutr 7 (2023): 27-37.
  7. Wazir, Mohsineen, et al. "The Battle of Natural Sweeteners: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monk fruit and stevia." Current Research in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 Journal 13.1 (2025): 24-45.
  8. https://www.mohw.gov.tw/cp-4633-52711-1.html
https://www.daikenshop.com/article/grosvenorii